2月6日,吉林省冰雪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冬季项目科学化训练科普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冰雪学院揭牌仪式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李岩,吉林省体育局一级巡视员宋海友,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学军,吉林省科技厅办公室主任鲍成胜、基础研究处处长孙晓辉,吉林省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张太岩,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兰恒斌,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薛利锋,东北师范大学相关部门、体育学院、重点实验室、科普基地相关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了揭牌仪式。仪式由体育学院院长张守伟主持。
刘益春在致辞中感谢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体育局、吉林省教育厅长期以来对东北师范大学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说,东北师大高度重视体育学科建设特别是冰雪特色学科的发展,吉林省冰雪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冬季项目科学化训练科普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冰雪学院揭牌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致力于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是高度,冰雪学科是东北师范大学发展的特色之一,要赋予冰雪学科独特的文化内涵;协调发展是宽度,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和交叉学科发展优势,形成综合协调、协同示范的机制;可持续发展是长度,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和传承,把冰雪学院建设得越来越强。面向未来,刘益春希望东北师大以成立冰雪学院为契机,继续面向国家冰雪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立足地域特色,发挥学科优势,探索体教融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冰雪人才培养、冰雪师资培训、冰雪科技支撑再上新台阶,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东师力量。
刘学军在讲话中,对东北师大多年来在吉林冰雪运动、冰雪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了感谢。他说,东北师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办学的过程中,始终面向体育强国的战略需求,贯彻吉林冰雪项目发展的整体布局,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探索实践体教融合--科技支撑--联合培养的冰雪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吉林省冰雪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冰雪学科作为东北师范大学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方向,也是省教育厅重点发展和支持的方向,相继培养了张虹、李坚柔、周洋、于静、李奇时等冬奥会冠军、世界冠军和众多冰雪专业人才,持续为中国和吉林省冰雪事业发展助力。刘学军希望东北师大能继续依托学科建设和平台发展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冰雪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用”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冰雪项目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李岩与刘益春,宋海友与兰恒斌,刘学军与兰恒斌分别为吉林省冰雪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冬季项目科学化训练科普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冰雪学院揭牌。
仪式上,在场人员还观看了重点实验室、科学化训练科普基地以及冰雪学院基本情况介绍短片。
吉林省冰雪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聚集于东北特色优势,专注于冰雪运动的科学化训练、冰雪人才培养、冰雪装备研发、冰雪运动与全民健康促进等领域的国家需求与重大科学问题。冬季项目科学化训练科普基地则将积极整合内外部科技资源,保障体育科普工作投入,加强体育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体育科普服务能力,为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做出积极贡献。冰雪学院的成立则是为了主动对接体育强国建设需求,打造服务区域冰雪产业发展急需的现代产业学院,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与成效。
东北师范大学
据学校介绍,东北师范大学根溯延安。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辽宁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吉林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于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东北师范大学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学科数量与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985高校并列位居全国第19位。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6个、B类学科15个。
(信息来源:东北师范大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