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奥生物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学“一带一路”全球合作研究院揭牌成立仪式在线上举行。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捷,中国驻奥地利使馆科技参赞雷风云人等参加会议。
为贯彻落实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中奥双方深入合作的基础上,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中国沼气学会等单位发起共建了“中奥生物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刘贵芹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鲜明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的五大职能之一,深入推进实施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及“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是高校落实教育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希望“中奥生物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可以促进中奥人文交流与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为中奥两国走持续绿色发展之路及全球人类环境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奥地利联邦气候保护、环境、能源、交通、创新和技术部部长葛诺蕾对“中奥生物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她在致辞中指出,生物质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奥联合研究中心是由科学质量最高的科研机构与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协会与企业联合组成,可以为解决技术难题贡献力量,确保技术成果迅速转化应用,从而加速从使用化石燃料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转变。最后,她祝愿“中奥生物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取得圆满成功。
杜柯伟在致辞中指出,中奥建交51年来,两国关系跨越了制度、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领域合作不断加深。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奥同呼吸、共命运,双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进一步巩固了友好情谊,促进了务实合作。中奥生物能源中心和北京化工大学“一带一路”全球合作研究院的成立,为双方搭建了生物能源领域交流互鉴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双方加强交流合作,结出务实成果,为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和构建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信息来源:北京化工大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