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教育部举行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座谈会,深入研究部署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造就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宣布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正式启动并讲话。
怀进鹏强调,要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一要聚焦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问题,加快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变革,强化育人能力建设,注重科学基础、工程能力、系统思维和人文精神的交叉融合,增强关键实践能力,建设一流核心课程。二要聚焦导师选拔的本质问题,充分发挥产教联盟作用,在重点行业重要技术领域试点先行,健全人才引进培育制度,完善评聘考核办法,选优配强一流教师团队。三要解决产教脱节的关键问题,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用活财政金融政策、用人政策、产业政策,健全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有效激发校企双方主动性,有效推进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四要聚焦长效协同机制建设,坚持效果导向,完善工程教育评价标准,组织实施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方案,切实保障出方案、出经验、出样板。
座谈会前,怀进鹏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卓越工程师相关培养工作进行调研。座谈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介绍“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建议。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校长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同志分别发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防科技工业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发起倡议,开展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并提出三项重点行动建议。一是建立卓越工程师产教联盟,形成多主体协同、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共同体。二是推动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做大做强国家紧缺人才专项,创新“双基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三是推动健全体制机制保障,上级部门加大政策引导,联盟高校和企业采取系列举措加强支持激励。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