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今年的招生规模与去年持平,依旧实行大类招生,今年最重大的变化就是推出了‘1+7+N’的招生方案。”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处处长朱佐想做客人民网2019高招系列访谈节目《招办主任来了》,解读了学校2019年最新的招生政策,介绍了新增专业、特色招生方案等相关情况。
26个大类招生 ‘1+7+N’招生方案
朱佐想表示,浙江大学今年的招生规模与2018年持平,依旧实行大类招生,学校将按人文、社科、理、工、农、医、艺术、科技与创意设计等26个类别实行分类招生。学生在入校后可以按照学校主修专业确认的相关规定,自主申请确认适合自己修读的专业。
“最重大的变化是今年推出了‘1+7+N’的招生方案。”,朱佐想解释道,“1”对应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他重点介绍了三个班级,第一个班级为混合班,创立于1984年,简单的讲就是“工科学生,理科培养”;第二个班级是求是科学班——国家“基础学科顶尖科学家”的基地,目前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四个学科班级,旨在为造就一批在基础学科相关领域的未来顶级科学家和学科引领者打下坚实基础;第三个班级为医学试验班(巴德年医学班,八年制),该班级参照美国医学生的培养,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完成前4年非医学本科专业学习并达到学校要求后,进入后4年医学专业学习,合格后可获得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7”是以优势学科为引擎,借鉴竺可桢学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学科群大类尖端精英平台。”朱佐想说,今年浙江大学还在相关工科大类里面设置了卓越人才培养班,该班人数不超过20人,培养方案将单独制定。
“N”是指各专业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今年学校将招生大类相关专业所包含的国际联培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均在各个大类后面进行了备注。比如英国帝国理工“4+1”项目、美国康奈尔大学“2+2”双学士学位项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3+2”本硕联培项目。截至目前,浙江大学拥有国际交流项目500多个、国际联合培训项目20多个,基本上每个专业都有国际交流项目。此外,朱佐想表示,到2021年左右学校每个专业将至少开拓1个国际联培项目。
强调宽口径大类培养 新增两大专业与新班级
朱佐想介绍,浙江大学今年招生将有三大变化。第一,今年新增了两个专业:一个是人工智能专业,在竺可桢学院图灵班进行招生,名额为60人;二是机器人工程专业,也在竺可桢学院进行招生,名额为40人。第二个变化是今年新增的新班级。其中包括新金融,在竺可桢学院工科试验班交叉创新平台里面进行招生,名称为数字金融。据悉,竺可桢学院交叉创新平台除了数字金融外,还有管理大数据,智能装备与智能机器人;第三个变化是今年浙江大学做了整体专业优化,由原来的128个专业优化到90个专业,更加强调宽口径大类培养。
(信息来源:人民网)